第218章 人在家中坐,好事天上来_直播鉴宝,我竟成了国宝级专家?
选书网 > 直播鉴宝,我竟成了国宝级专家? > 第218章 人在家中坐,好事天上来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218章 人在家中坐,好事天上来

  这一下,反倒让馆员们不知所措了:这不对啊,老何啥时候这么好说话了?

  搁往常,别说集体冷场,但凡回应慢一点,他早拍着桌子开骂了。更不会征求意见,而是直接点名:有意见事后再提,去哪告都没问题,但你先得把活给我干了。

  今天却一反常态,颇有一种“该讲的反正我已经讲清楚了,你们不去,又不是我的损失”的态度?

  有老研究员开始犯疑,正想着要不要套套话,门外又传来了动静。

  一抬头,李定安和陈静姝一前一后的进了会议室。

  经常打交道,陈静姝他们当然认识:保力艺术品公司的副总。李定安更熟,在场的这些研究员有大半都是蒙古瓷项目的研究组成员,受李定安直接领导。

  但不管怎么说,他毕竟只负责项目,在国博并没有担任实际职务,而这会又是内部性质的会议,所以李定安和陈静姝出现在这里就挺奇怪。

  也有人回过了味:老何刚才好像说了,这次是和保力合作,陈静姝可能就是为此而来。但李定安呢?

  猜忖间,何安邦又挥了挥手:“我都准备散会了……你俩也别费口舌了:没人愿意去!”

  李定安稍一怔,哑然失笑:老何又给人下套。

  他这一笑,下面的人突然就反应了过来:我靠,老何不地道?

  这个研保所,绝对和李定安有关……

  玩笑归玩笑,李定安和陈静姝还是坐了下来。然后,何安邦敲了敲桌子:“虽然大家都不愿意去,但该讲的还是要给大家讲一讲:这次合作成立研保所,是由李老师提议、馆长首肯、保力鼎力支持……

  现在虽然还在计划阶段,但以保力的实力建成也不过在数月之间,而且同步就能……哦不,提前就能申报项目,也就是刚才我提到了“仿古瓷”项目。所以,研保所竣工当日,也就是新项目上马之时……

  而新项目也是由李老师发起、设计,并已经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,可行性报告和前期数据现在就摆在领导的办公桌上……等于李老师已经将大部分的前期工作完成,大家进了实验室就能上操作台,而且有现成的数据摸块支持……这意味着什么,想必不用我多说!”

  何安邦稍一顿,又摊了摊手:“可惜,大家不愿意去!”

  还能意味着什么:等于不用费时费力的检索资料,建模建档,更不用一条一条的归纳数据……但是,这些都不是重点。

  重点是李定安。

  只要有李定安在,既便这些前期工作都没做也压根不是问题。就像蒙古瓷,原本需要半个月的筹备期,李定安仅仅只用了四天,而且其中一天全用来开协调会了。

  而且这并非关键,关键的是项目正式启动之后:李定安做实验从来不会出现偏差,从来不用试错。目的也异常明确,还极为准确。好像相同的实验他已经做过千百遍,根本就没有什么摸着石头过河的说法。

  其它各组的工作就更简单了:只需要根据李定安给出的数据模版验证一遍结果。等于李定安做了好,盛到了碗里,还用勺挖了起来,他们只需张开嘴就行。

  至于以后那就更不用担心了:先不说他的研究能力有多恐怖,就说开发项目的速度:蒙古瓷才研究了一半,级别更高、学术成果更显着的珍珠釉就等着立项了。

  而珍珠釉的计划书都还没往上递,他与京大的“宋代幕葬”的课题就批了下来。可能京大的筹备工作都还没做完,他这又来了一个“百亿产业”?

  就这速度,还害怕以后没课题可研究?

  累不死你丫的……

  所以,这会看何安邦的目光就格外的不善:你丫早说啊,早说研保所是李定安提议的,项目也是他发起的,而且十有八九他还是研保所和项目的负责人,你看有没有人抢着去?

  更何况,后面还要加上“百亿年产值”……搁别人这绝对是吹牛,但搁李定安:李老师怕是还说谦虚了。

  因此不仅仅是多少荣誉的问题,还涉及到补助、奖金、以后的分红,说不好等研究结束、成果落地转化成功,级别也能跟着提一提……这么一想,眼前的何安邦突然又亲切了起来。

  被拿捏就拿捏吧,被敲打也认了,反正老何也不是第一次这么干……至少李定安和陈静姝先来了国博,而不是先去了故宫、文遗所、瓷科院,老何就绝对称得上一声好领导……

  “何馆,您别生气!”顿时有馆员换上了笑脸,“刚才都被‘百亿产业’这四个字给震住了,大家夥都没反应过来……”

  何安邦“呵”的一声,笑容中充满戏谑:“冯老师这反射弧挺长啊?”

  “确实有点,主要是休完假刚上班,大脑反应有点慢……”

  被调侃,馆员也不在意,还笑嘻嘻的:“领导,我能不能问几个问题?”

  “说!”

  “李老师既然要负责新项目,蒙古瓷的课题会不会暂停?”

  这个何安邦还真不知道,他又转过头,看了看李定安。

  “不会!”李定安摇了摇头,“等研保所建成,再等设备到位,调试完毕,最早也要到明年年初……半年多的时间,应该够了!”

  其实用不到这么久,李定安计划,最多一个月相关实验就能完成,剩下的两到三个月则是实地作业。再之后就是发表论文、申报材料,申请验收……这时候他在不在都无所谓,甚至不用何安邦出面,马献明就能搞定。

  当然,文件总负责人署名,及论文第一作者,依旧是他。

  “不过珍珠釉肯定来不及立项了,到时估计会并入到新的研保所!”

  有研究员眼睛一亮:“意思就是,李老师肯定是研保所的负责人?”

  “这个真不好说!”李定安忙摆手,“到时要看领导怎么考虑!”

  何安邦扯了扯嘴角:这个研保所压根就是冲着李定安手里的项目建立的,他不去,建再大也是个空架子,他不负责谁负责?

  他这一副表情,下面的人就知道了:李老师又开始谦虚了……

  有人又举起了手,脸上带着讪笑:“那个……何馆,怎么报名?”

  “现在又想去了?”

  何安邦挑了挑眉毛,“不过不急,愿意去的,先交封自荐信上来,写详细点……完了我再综合考虑考虑!”

  看吧,就知道会被拿捏。

  接下来的半年多,估计得被老何当驴使唤,而且还是不敢吱声那种。

  但值了……

  问话的馆员笑嘻嘻的点头:“没问题,明天就交!”

  而和他一样,动了念头绝不是一个两个,其中有一大半,都萌生了“试一试”的心思,不停的计算着其中的得失。

  这些人的神情也尽入何安邦的眼底,他不由的往后一靠,志得意满的舒了一口气。

  馆员们前倨后恭,区别对待的态度他一点都不在意,因为是人就会权衡利弊,就会计算得失,人之常情而已。

  他感慨的是,李定安的成长速度,以及无形中所带来的影响力。

  而这才多久?

  不过几个月而已,等到一年两年,乃至几年之后,又会是怎样的光景?

  何安邦不好推断,至少敢肯定,李定安成长的越快,对他和国博的助益也就越大。

  就像这次:人在家中坐,好事天上来……沾的全是李定安的光!

  有点卡文,过渡一章,见谅!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xuanshu9.com。选书网手机版:https://m.xuanshu9.com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