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七七章 打造人设_重生97之另类地产霸主
选书网 > 重生97之另类地产霸主 > 第一七七章 打造人设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一七七章 打造人设

  第一七七章打造人设

  时间来到了11月中旬,不知不觉当中,李达康已经来到西山学校两个月了。

  随着融资的事情落实,申城的两个项目也正式启动,这样经过最初的忙碌,李达康也稍微静下心来,他在西山学校的生活也慢慢恢复正常。

  主要是这种地产项目启动之初,除了前期的各种准备工作之外,当项目正式启动,最开始肯定就是勘测和设计这些具体事情-------

  这些都算是纯技术问题,现在有了汪建辉,并且曾老师也是土木专业出身,所以这样一些事情,当然是不用李达康太过操。

  设计全部交给东大设计院去做,勘测也是通过东大的社会资源,在苏省找了一家资质齐全历史悠久的勘测单位在进行。

  那么就这样一些事情,别说有汪建辉,李达康认为哪怕就算只有曾老师一个人,因为她是东大出身,前期的这些工作,以她的能力她也应该照应得过来。

  而汪建辉也确实给力,不亏是被刘颖副院长看重的得意弟子。他不仅能力出众,对建筑施工这个行当更是非常熟悉。

  因此被聘为两个项目的总负责后,(暂时还没说是康如公司的总经理,那两块地是以太古怡和联合体的名义买下,现在就是以这个名义,聘请他为两个项目的具体总负责)

  什么名义并不重要,在接受了这个聘用之后,汪建辉很快搬到申城去了,住的是曾老师帮他租的一套房子,开始帮“康如公司”搭建最基本的框架。

  那套房子不仅是他的住所,其实也是康如公司在申城的临时办公室,地点就位于徐家汇那个项目的附近。

  另外汪建辉还通过他自己的关系,在原单位带出来两个人,另外又在申城本地招了两个人。

  一个暂时只有5人的草台班子就这样成立了!

  但尽管只是草台班子,但李达康一开始就定了高标准。

  嗯,像李达康这样的俗人,在他这里的“高标准”当然就只有一个:给钱,他给康如第一批5个员工开的工资极高。

  当然喽,在现如今的98年,尽管李达康定的工资标准在国内算是极高,却依然还是不敢对标香江那边的薪酬------

  在现如今,香江那边比如像郭阿水这样的,他在开推土机期间,月薪就能达到3万到5万港币,这样的工资水平当然要远超内地。

  而说实话,像我水哥这样的工资水平,在目前的香江只能算是中上,并没达到同行中的最高水平。

  比如在现如今的粤省鹏城一带,还有非常多的“二奶村”,而在大陆包二奶的那些香江人,其实有很大比例都是郭阿水的同行,就是那些专门跑大陆货运线的卡车司机。

  就这样一个群体,他们的平均月薪都在6万港币以上,还要超过郭阿水他们,这也难怪他们能在大陆包得起二奶

  另外还有像砌砖的泥工,也就是俗称的“泥瓦匠”,像这样一个工种,由于在现代建筑中已经算是“小众工种”了,因此工资水平也是算高。

  然而在内地,即便到李达康穿越那会,国内最好的泥瓦匠,日薪也就四五百块的水平。

  然而在香江,泥工的平均日薪,在05年左右就已经突破2000港币了,最高达到2700到2800港币一天。

  所以在大陆做工程,目前的薪酬水平当然是不能去对标香江的,否则就太过骇人听闻,有破坏行规搅乱市场的嫌疑。

  但“康如”毕竟是在香江注册,因此对标那些“中港合资”的薪酬,这个确实必须。

  其实在现在,李达康对于康如公司的薪酬水平,暂时并没有去进行比较系统的研究和考虑,他现在暂时只有一个原则:学华为。

  那就是进入一个市场之后,必须让自己的员工薪酬水平在同行业中最高。

  请注意:不是超过当地平均薪酬水平,而是必须为当地同行业中最高。

  既然是这个原则,曾老师在听了李达康的话后,她给“康如”第一批的5个员工都开出不菲的高工资。

  可能正是应了那句俗话,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。

  目前在申城,这个只有5人的草台班子在汪建辉的领导之下,前期运转非常顺畅,把项目前期的那些工作安排的井井有条。

  这样在运转了一个月左右时间以后,李达康接到的电话已经减少很多,很多具体事物已经不用他亲自去操心。

  嗯,现在别说是他,就连人曾老师去申城的时间都越来越少。

  在项目启动之初的前半个月,曾老师还是蛮积极,她几乎一直待在申城,和汪建辉一起搭建康如公司的框架。

  然后到了后半个月,曾老师可能是待腻了,也可能是确实由于汪建辉能力出众,很多事情已经不用他操心,所以她就找个理由溜回香江去了。

  李达康问她为什么不在申城盯着的时候,她振振有词的对李达康说到,你不是在浅水湾买了一套房子吗,这可是你李达康狡兔三窟中的其中一窟,那我总得装修吧,总得布置好一点吧,这才对得起你李大少爷是不是?

  一听是这样的理由,李达康当时就哭笑不得,同时也无话可说。

  他一想算了,反正这个康如公司,算是自己补偿曾老师的,既然她自己都不操心,那垮了就垮了吧,反正自己已经留给她那么多钱,就算公司垮了也饿不死她。

  于是就这样,既然康如暂时不要操心太多,李达康就把更多心思放回学业上面。

  虽然李达康清楚,在西山学校这种地方,那肯定不是做学问的地方,但是既然来到这里,李达康也不想就那样混日子的。

  还在大半年以前,当他刚知道自己成为选调生,并将在西山学校进修一年,他就给自己定了两个目标:

  第一,完成那篇事关房地产行业产业政策的“王炸文章”。

  第二,有计划的推出一些和“复杂经济学”有关的文章,从易到难,从科普到专业,慢慢在国内推广这种新型经济学理论,并以此打造自己的人设,拉升自己的逼格。

  然而来到西山学校以后,李达康却发现还有第三个任务,那就像老肖同志告诫自己的那样,要经常写一些“学习心得”,毕竟在西山学校这种地方,思想政治才是根本,你既然来到这里,在这方面无论如何都要有所表现。

  作为一名穿越的中年大叔,李达康当然是听得进肖书鸿这些话的,他知道人家这是为自己好,也是自己打造人设所必须,因此当他的电话越来越少,他就开始静下心来做这些事情了。

  首先是那篇王炸文章,这个现在的事情已经是最少。

  因为在来西山学校之前,他就已经完成绝大部分了,最后就只剩下一些“预测”性质的内容------论述在国内发展房地产的话,今后可能会遇到什么什么样的问题,或者会出现什么什么样的乱象。

  既然是纯“预测”嘛,其实这部分的内容可多可少,并不会影响整篇文章的逻辑自洽。

  只是如果你预测得越多越准确,那么等到将来,别人看这篇文章的价值就会越高就是。

  作为“国办”出身的李诚斌,他对这种涉及产业政策的“前瞻性”文章极感兴趣,因此这最后一部分,现在其实是他在执笔,李达康当他的参谋,负责在旁边帮他提意见。

  李达康这个“参谋”当然是不同凡响,因为在前世的时候,他在这个行业摸爬滚打将近二十年,对这个行业的内在规律比大多数人都要更清楚一点。

  所以每每他提出什么意见,或者“预测”可能会出现什么问题。

  嗯,这里用“惊为天人”可能是有点夸张,但让李诚斌“刮目相看”,这个却是不用谦虚。

  至于“复杂经济学”的内容,李达康还是按照之前的计划,准备以曾老师的名义,让她在香江的学术刊物发表-------

  不是因为别的,因为李达康写的这些文章,有一部分也是紧扣国内的经济发展,并对一些经济现象提出了批评。

  既然是批评,那有些措辞就要注意了。

  甚至以李达康现在的身份,有些文章其实还不适合在国内发表,反倒是以曾老师现在的身份,让她在香江发表合适很多。

  嗯,这其实也是社会科学领域的一种“双标”,尤其是如今这年头,这种双标更加严重。

  比如说同样一个问题,一位国内的学者在国内刊文提出批评,假如稍微尖锐一点,很容易遭来很多有色眼镜,甚至会被认为是别有用心。

  但是在当下,对国外的学者和境外的刊物就宽容得多,只要你说到点子上,基本会被归类为“善意的批评”。

  作为从后世穿越回来的人,李达康当然对自己国家没什么恶意的,但是为了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烦,那些他认为比较尖锐的文章,最好还是让曾老师在香江发表为好。

  嗯,同样也帮她打造一下人设。

  只不过对于那些“学习心得”,这一类文章写些什么内容好呢?

  这个却是需要再琢磨琢磨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xuanshu9.com。选书网手机版:https://m.xuanshu9.com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